摘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整理虹山湖公园。(资料图)(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1月8日,安顺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回顾了安顺市四届人民政府履职以来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20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整理
虹山湖公园。(资料图)(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1月8日,安顺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回顾了安顺市四届人民政府履职以来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2022年重点工作以及政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工作。
过去五年里,安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顺利完成了安顺市四届人民政府实施的“六大工程”主要目标任务,如期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安顺市四届政府履职的收官之年。安顺全面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和融资渠道收窄,负重前行、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打赢了经济突围战,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是新一届安顺市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安顺人民将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
过去五年,安顺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顺利完成了“六大工程”主要目标任务,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
全市54.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21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进了新家。
关岭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塘约经验”“大坝模式”“兵支书”等一批经验做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动经济社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安顺300万人民期盼已久的跨越目标。
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九大重点工业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能源三个首位产业总产值占比达到64.3%。
大力推进工业“百千万”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2户。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以上,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大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十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一县一业”新格局,安顺金刺梨、普定韭黄、镇宁蜂糖李、紫云红芯薯和关岭牛、平坝灰鹅等特色品牌更加响亮。
“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深入人心,新增4A级景区6个,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
始终坚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和支撑体系。
全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六网会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沪昆高铁、安六城际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安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都香、花安、普织、紫望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二。
水利设施日趋完善,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27座,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等15座大中型水库建成投用,实现市级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
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稳步推进,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实现全覆盖。4G网络3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5G网络实现县县通。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城市品牌。
按照“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探索形成“一分三向”安顺模式,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先进典型。
主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打通云马路、娄湖北路等27条“断头路”,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5平方公里;
实施棚户区改造7.5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2.4万户;
开展“城市双修”,完成狮子山等30多座山体公园建设,虹山湖、娄湖等城市公园建成投用,建成区绿地率达39%,位居全省前列。
获批住建部城市体检样本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成功打造10个市级、5个省级示范小城镇,西秀区旧州镇、镇宁自治县黄果树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18个村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双十工程”,狠抓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反馈问题整改。
完成营造林218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2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51.8%提高到6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8.7%以上;
入选第二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完成13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部署。
安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投用,全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1个县、6个乡镇、60个村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厕所革命先进市。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安顺加快发展的创新活力。
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减至46项,比全省少22项。
“营改增”改革全面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有效落实,累计减免税费125亿元。
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多项改革经验成为全国试点示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
安顺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列入全省“1+8”开放创新平台。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黄果树智慧旅游公司挂牌新三板。
积极参加进博会、数博会、酒博会、茶博会等大型活动。贵州(安顺)国际石博会成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与广州建立了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帮扶关系。
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引进正威、德康等500强企业38家,到位资金2776亿元。
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3亿美元。
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办成了许多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1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24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3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新增学位6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0%、97%、92.15%、42.0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面实施“百院大战”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立医院(卫生院)66所,实现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全覆盖。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持续上调,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成功创建国家禁毒示范城市,平安安顺、法治安顺迈上新台阶。国家安全、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史志档案、气象等工作稳步发展。
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红十字会、残联、侨联、计生协会、社科联、关工委、慈善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大力实施“八大工程”,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康养旅游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区、乡村振兴样板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四化”建设新高地,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
二、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左右和11%左右;特别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短板,确保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7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8岁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40%、46%左右;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三、大力实施“八大工程”,着力构建“八大体系”
实施工业突破工程,构建集群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实施城镇提升工程,构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实施旅游提质工程,构建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施农业增效工程,构建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体系;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构建创新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绿色引领工程,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治理体系;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构建开放发展的动力支撑体系;实施民生优先工程,构建共享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主要预期目标:
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左右、16%左右和9.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调控范围内。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左右;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30%和4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旅游人均花费增长10%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8.9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岁。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壮大实体经济。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奋力提升城镇化竞争力。
(四)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做优现代服务业。
(五)实施数字赋能,奋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六)稳投资促消费,奋力增强发展动力。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奋力保护绿水青山。
(八)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奋力增强发展活力。
(九)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奋力筑牢安全屏障。
(十)保障改善民生,奋力提高生活品质。
(一)加强政治建设,永葆忠诚本色。
(二)加强法治建设,依法履行职责。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干事本领。
(四)加强作风建设,厚植为民情怀。
(五)加强廉政建设,守牢清廉底线。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000人。
(2)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所、普通高中1所;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
(3)打通“断头路”10条;开展窨井盖安全隐患问题治理;新增10万平方米防空地下室,新增停车位2000个。
(4)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30公里;在城区中小学附近公交站点安装防护栏。
(5)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全覆盖,建成12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
(6)实施“快递便民”工程,建成城乡快递便民服务点200个,投放运营智能快件柜100组,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快递进村”。
(7)开展呼吸健康免费筛查3000人;实施“两癌”患病妇女救助项目;对12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对400名残疾未成年人进行康复救助。
(8)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0个,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60个。
(9)改造提升标准化养老机构1所,新增护理型床位任务数200张;持续为在岗环卫工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10)新建改扩建惠民生鲜超市(便利店)1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8个;创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0家。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