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不断崛起的特色小镇,精心雕琢的美丽乡村,紧密联结的城乡经济,日益美好的百姓生活……是安顺城市及一个个特色小城镇不断彰显出来的新活力。“十三五”期间,安顺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逐步探索出“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
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
不断崛起的特色小镇,精心雕琢的美丽乡村,紧密联结的城乡经济,日益美好的百姓生活……是安顺城市及一个个特色小城镇不断彰显出来的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安顺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逐步探索出“一分三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黄金十年”快速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4平方公里。新型城镇化助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让城乡融合更紧密,让产业发展更强劲,让群众生活更便捷,为“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虹山水库
空间融合 构建“城镇村”发展格局
走进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村前碧水翠岸、栈道濒河、亭榭掩映,村内街道平坦,民居优雅,环境靓丽,展现了乡情水韵,水墨山村的清新迷人之美。
村民杜云伟结束了十多年打工生涯,回家开办了农家乐,自己当起了老板,他说:“现在家乡这么好,再也不出去了。”
旧州古镇600年的历史沧桑记忆,山里江南幸福花田、蝶恋花海的唯美浪漫,布依浪塘的特色风情,邢江河湿地公园的生态画廊,无一不在展示着旧州小城镇建设的成果。
旧州古镇
作为“镇村联动”小城镇发展经验的首创地,旧州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被贵州省总结提炼“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互动”的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推广实施“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市在“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打造了“1+N”镇村联动发展2.0模式。不断完善县城和重点镇产业体系,一个个独具特色、各美其美的魅力小城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安顺的版图之中。
“十三五”以来,我市围绕“一核两轴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一分三向”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促进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同城化发展,形成半小时城镇圈。持续推广“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巩固提升5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成果。
探索推广“一分三向”安顺模式,推进城市、城镇、乡村组团式集聚、串珠式连接,构建了“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镇—美丽乡村”三级空间载体。
娄湖
中心城市逐步做大,贵安大道、安普大道、二环路、机场路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北部新城、高铁新城、娄湖片区、黄铺新区等加快建设,苗岭屯堡、奥维天下乐城、神骏影视城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城市框架不断拓展。
县城和小城镇逐步做美,平坝、普定、镇宁融入中心城区组团发展,关岭顶云新区、紫云新城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以“8+X”项目和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示范小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建成旧州、白岩等45个示范小城镇和丁旗石材小镇、黎阳航空小镇等特色小镇。
西秀区鲍屯村
美丽乡村逐步做精,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工程,创建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136个,滑石哨村、桃子村、大坝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浪塘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绿色为基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普定县知行小区,宽敞的广场上彩色沥青路面干净整洁,两边整齐的停放着各类车辆,在蓝天、白云、绿树、青草、花朵的交相辉映下,构成漂亮、温馨的风景画。
很难想象,这个曾经脏乱差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区摇身变成了如今城市的风景线。
大坝村
普定县知行小区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今年59岁的熊林是知行小区首批入住居民,也见证了小区内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还涉及地下管网等设施更换、楼顶防水工程、小区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安装……”说起老旧小区的改造内容,普定县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主任牛家胜滔滔不绝。
平坝平安广场
近年来,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截止10月底,2019年全市20个项目1686户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2020年全市35个项目8443户,完工率85.33%。2021年全市29个项目14174户已全面开工,15个项目6457户已完工,完工率为45.56%。截止目前,全市老旧小区三年计划任务累计完工率提升为63.15%。
“十三五”以来,我市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一尊重、五统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持续提升城镇化品质。持续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4.34平方米,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虹山水库
扎实推进“五型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双修”试点和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娄湖生态公园、虹山市民公园等5个城市公园和166座山体公园,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打通中心城区凤东路、三号路等多条断头路,改善城市“微循环”,新增城市道路85公里。
以棚改大会战为抓手,持续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落实棚改资金206亿元,完成4.5万户棚改任务,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3454.4万元。全力推进“六网”会战,全市新增燃气管道72.9公里、污水管网49.7公里、雨水管网18.2公里、供水管网25.5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城市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产城互动 夯实产业支撑能力
产业旺,则城市兴。我市强化产业支撑,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助推实现产城融合。
走进西秀产业园区,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厂房里机器轰鸣,装备制造、智能制造、LED等一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汇聚成工业发展的美丽音符。智能终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型材料及装配式建筑产业、新医药大健康及食品加工产业、轻工业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五大产业齐头并进。
塔山及南华路
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安顺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业态创新和产城融合。
“十三五”以来,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工业园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西秀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首批省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龙宫桃子村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推动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提速发展,黄果树、龙宫、格凸河等景区实现提档升级,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共8个,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个。
加快发展九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建成39个省级农业园区、74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40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4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就业78万人。
安顺新型城镇化建设走过光辉岁月,赢得硕果飘香。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安顺,让城乡居民不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山水相融、林城相依的安顺,让越来越多的人留在这里,在黔中大地上,一幅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编辑 陈亮 编审 毛丽
本文来自【安顺日报-掌上安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