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9:45:19 | 浏览:530
40年伟大历程,40年铸就辉煌!
1978年,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安顺——这座西部小城紧跟全国步伐,载起人民群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梦想和期待,踏上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一路奋勇前行!
40年奋力发展,安顺始终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在开放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扩大开放,强劲发力,不断把全市改革一次次推向纵深。
尤其是党的十八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安顺结合自身实际,高举“新型城镇化”大旗,打出“全域旅游”、“军民融合”两张特色牌,狠抓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实现了全市经济发展大提速、城乡面貌大变样、人民生活大改善。
看经济:综合实力大提升
早在1978年,原安顺地区关岭自治县顶云公社的农民群众就创造了“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承包责任制,与安徽凤阳小岗一道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两面旗帜。
1988年,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和指导下,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原安顺地区县级安顺市建立“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
安顺改革实验区建立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白酒集团;成立了贵州第一个县级信托投资公司;在贵州最早放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领域,安顺小商品市场成为贵州最早推行“谁建谁有,共建共有”、“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个体、国有、集体、政府联办的市场;在贵州最早成立了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在贵州最早实施承包经营、租凭经营。
40年来,安顺始终发扬顶云经验“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用改革加快发展,用改革推动创新,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由封闭、贫穷和落后到开放、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一组数据,1978年,原安顺地区(含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GDP总量仅为6.58亿元; 2017年,全市GDP总量达到802.46亿元,是1978年的121.95倍。
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6.67亿元,增长10.8%,高于全省水平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看建设:城乡面貌大变样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一直行走在改革路上的安顺,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大变样。如今的安顺,城镇人口达114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已拓展到9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9.77%。
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贵安大道、安普大道、二环路等多条城市快速干道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安顺现代有轨电车3、4号线,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1991年,安顺迎来了全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黄公路通车。
2013年,随着惠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市在全省提前两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2016年,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的开通运营,让安顺迎来高铁时代。
现代化、多元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让S102国道、贵昆铁路、沪昆高特、贵安大道、沪昆高速公路五路在我市境内并驾齐驱。
2014年12月,安顺市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我市抢抓机遇,全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建设。探索打造了“一分三向”和“1+N”的镇村联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城镇基础设施“8+X”项目建设,加强镇村路网、标准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把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已形成以旧州、夏云等35个特色小城镇为引领,联动152个行政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镇村联动”覆盖率达85%。
城、镇、村的一体化联动发展,让我市先后获得了多项殊荣:2007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9年获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2009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5年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6年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17年先后荣获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还分别获得2015、2017、2018中国最美丽城市。
看民生:人民生活大改善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全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全市贫困人口从34.3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8.6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55%。今年7月,西秀区、平坝区顺利接受了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的40年。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85元上升到2017年的2722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22元增加到2017年的8956元。生活质量不断改善。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42万人。率先在全省建立全民参保数据库,跨省异地就医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棚改大会战成效明显,实施棚户区改造4.5万户,建成保障房4.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534户,完成小康房建设2500户。
40年沧桑巨变,诠释着安顺发展的传奇与梦想;40年风雨兼程,刻下了黔中儿女的使命与荣光。回望历史,我们深刻铭记;立足当下,我们求实拼搏;看向未来,我们再启征程!
(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古宇/文 图片来源:卢维 薛峰 周庆子 潘军翔 辜培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