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20:28:47 | 浏览:477
一路黔中喀斯特风光延伸开去,夜郎湖绕山绕水,一盏文明之灯,点亮美丽神奇的黔山秀水。
普定,小县城承载大文化。16000年的穿洞文明,演绎着普定安然宜居的烟火,悠久的穿洞历史文化,是普定的底气。穿洞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延续着世世代代文明之气。看普定地理,神奇的喀斯特地貌,高山丘陵俊美,山地开阔绵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普定无疑是生活宜居的好地方。
普定,穿洞文明的故乡
普定是黔中小城,穿洞文明的故乡。在小城郊外穿洞村后坡孤峰上,栖居着16000前的穿洞古人类遗址。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博物馆联合考古,发掘人类完整头骨2件,发现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石器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是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两具人类头骨至今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的30倍,成为全国第一,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大明定南所,是普定古城的印记。定南城,深刻“大明定南所”碑文,青苔清浅,印象深邃。古城,黑瓦木房,错落有致,清一色石板街环绕其中,小家院落,大家老宅,渗透着明朝民居建筑的遗风。
定南城上,拾级288级石阶,东华山下,森林掩映古寺,这是明代万寿寺,如今的普定一中。1937年,为抗日救国,地方爱国儒商伍效高先生,投资黄金2700两,创立建国中学,后更名为普定第一中学。先生提倡“四自一一”校训,四自:自信(信道)、自治(治事)、自育(培育)、自卫(卫国)。一一:“日行一善”即一日做一件好事。“自治治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一种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儒家治学之风袭袭沿传,深深影响着历届师生。
如今,“传承穿洞文明、有乡情和报国情怀”成为普定一中的校训升华,一脉文气传递一座定南城的书香。
定南城向穿洞古人类遗址延伸拓展,是普定新城。穿过迎宾大道,穿过凯旋城,穿过筑佳首府,就是穿洞文化广场、桂花苑、民族风情街、青山湿地公园。傍晚,普定男女老少爱到穿洞文化广场游玩,广场舞、露天歌厅、孩童游乐园,笑声飞歌荡漾不尽。清晨,普定人爱健身,天边出现第一缕阳光,就看见人们一串一串晨跑,一队一队跳广场舞,脸上溢满获得感、幸福感。
普定,民间艺术之乡
普定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其中的高台地戏、西路花灯、铁水冲龙,是穿洞文化的活化石,在乡村传承振兴。以往,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这样的大戏,现在大小乡村都有了。
高台地戏,是大地上古老的舞蹈,兴于明朝洪武“调北征南”时期,传于地方屯堡民间,以“祭阵、摆阵、破阵”为主戏,天上地下,荒天野坝,摆放四十八张或八十四张八仙桌,高七米五层或十米八层,表演者皆为村里七十岁以上老人。表演者虽年过七旬,却是演绎民间艺术几十年的传承人,只要带上古老面具,手握战争刀枪,就还原了历史人物。一见高台,纵身一跃,腾空滚打,旋转穿越,身手灵活,《封神》《三国》《隋唐》等大戏排列步阵,场面雄奇壮阔,古朴大气,自然和谐。
西路花灯,是大地上悠远的音符。起于明朝洪武年间,以“曲不离口、帕不离手、动不离说、身不离舞”为表演特征,融庄、谐、雅、幽默、滑稽、插科打为一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讽刺、或打趣,演绎民间多少苦难安乐、别离恨晚。
铁水冲龙,是大地上的火树银花。传说正月十五定南城,打铁街上老铁匠,拍击铁水花飞溅,浮现真龙定南城,大街小巷齐欢呼。从此,铁水冲龙传承定南城,每到正月十五,定南城“火树银花不夜天,龙飞人舞庆吉祥。”如今,不只是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定南城的铁水冲龙,黔山秀水景区、穿洞文明村庄都大开眼见了。
普定,生命栖居的故乡
寻访的人,在定南城流连忘返,独在异乡为异客,他乡遇故人,他乡即故乡。
在定南,如果你想做一回农人,在沙湾田园农庄住下来,耕作一块土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感受收获庄稼的喜悦。如果你想知道石头开花的神话,便去夜郎湖看梭筛桃花,你会感受生命精神的无穷尽。如果你想看黔山秀水,去秀水村吧,那里波玉河漂流、秀水露营让你感受生命的激情与自由。如果你想去远方,在山那边,在夜郎湖绕山绕水的地方,你会采上普屯坝草原天边的云朵,仙马的歌谣会让你飘飘欲仙,枫林火焰山会让你的灵魂得到栖息……
图/骆鹏飞 文/胡德江
编辑/王江兰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发布/杨蕾
生命密码(一)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推荐阅读书单:《生命密码》《不自私的基因》《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生命与新物理学》《遗传的革命》《长寿的基因》《最好的告别》《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
来源: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4月4日,接安顺市卫生健康局报告,1名省外返乡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接到报告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果断采取处置措施。目前,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隔离观察、区域管控、环境消杀、物资保障等应急处置工作正
人民网-贵州频道山水文城,活力普定。近年来,普定县“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创建”的工作思路,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抓实文明细胞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朗朗的读书声、清亮的歌唱声、激
人民网-贵州频道果骂村是普定县鸡场坡镇的一个二类贫困村,全村总人口3197人,下辖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760亩,土地零碎,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0.4亩,人均收入2000元。这样一个偏远的贫困村,短短几年时间,在脱贫攻坚大潮的锤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