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城图如果说西秀是安顺的老大、平坝是二哥的话,那么普定就是当之无愧的三哥了,因为这几年普定的发展和在市里得到的待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有取代平坝当二哥的势头,不过,这都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普定历史文化厚重,从人文历史的角度走进这座历史小城,...
县城图
如果说西秀是安顺的老大、平坝是二哥的话,那么普定就是当之无愧的三哥了,因为这几年普定的发展和在市里得到的待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有取代平坝当二哥的势头,不过,这都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普定历史文化厚重,从人文历史的角度走进这座历史小城,才是打开普定的正确方式。
普定在《贵州通史》和《安顺府志》都有所记载,《安顺府志》就有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的记载。
据《郡县释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具体的名字来由,无从考证。我想,或许普里这个部落在当时很出名,很有威望吧,能够用部落名字来命名的必须是雄霸四方、威震江湖的。
普定春秋战国时期属牂牁夜郎国,秦代为像郡,汉代为夜郎县,唐贞观四年(630),置琰州,唐中叶以后,为罗甸国普里部所辖。五代,属始安县。宋朝时属夔州路始安县、望江县等地。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普定归附,以其地置普定万户,不久改为普定府,隶云南曲靖宣慰司。此为“普定”二字首次作为行政区名称出现,也是普定县名来历。
元二十七年(1290),改为罗甸安抚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筑普定北城,即今普定县城。崇祯三年(1630),在今普定县城所在地置定南守御千户所,属镇西卫。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普定卫为普定县,裁定南所入普定县。
民国元年(1912),撤普定县,并入安顺府。民国二年(1913),恢复普定县。民国三年(1914),普定县移治定南,以原普定县部分属地为根本,划拨安顺、镇宁、郎岱、织金、平坝等县插花地组成新的普定县,县名沿用至今。
县城老图
从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来看,普定和西秀、平坝一样有着较为详细记载的都是从明洪武年间开始,前面的大多一笔带过,寥寥数语,可见安顺诸县区历史沿革,人口民族来源相差不多,相对于发达的中原地区、可谓是落后之致,怪不得许多古籍文献大多称蛮夷之地、罗施鬼国属地。
可惜,至今尚沉睡在历史深处的古夜郎国还没有苏醒,在历史的风尘里他或多或少都与普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吧。因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普定也就是牂牁夜郎国地了。为了打好“夜郎”这张牌,普定在1993年修建梭筛电站而形成的人工湖把它成为“夜郎湖”,湖区全长42公里,湖域面积19.5平方公里。夜郎湖现已成为普定的一处风景名胜。
夜郎湖
如果再把时间前移,在普定这块土地上活动的古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16000年前。1976年至1983年,考古学家先后在普定穿洞考古发掘中发掘出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8000件,单个牙齿500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穿洞遗址一处发现两具头骨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的30倍,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被史学界誉为“亚洲文明之灯”。与北京“山顶洞人”和云南“元谋人”齐名。
定南旧址
关于普定,一些老人还称她为“定南”,并把自己称为“定南人”。定南,这个地名来源于“大明定南所”的摩崖石刻。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有个叫顾城的将军在定南城筑城守卫,在城的东华山上题写“大明定南所”,至此,“定南城”诞生。定南也就是今天的普定。如今,走进普定,走进那刻满历史年轮的石板街,有关她的一些人和事,从历史的深处氤氲而出,冒着热气,蔓延在历史的小街里。
跨越几百年的历史,今天的普定和其他地方一样也是策马奔腾,朝着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
今天的普定东与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平坝区毗邻,南与镇宁县接壤,西与六枝特区相连,北抵毕节市织金县,总面积1091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辖4个街道办、6个镇、3个民族乡。2021年GPD总量136.43亿元,在安顺排名第二。
关心普定的人也许都注意到了去年6月9日,安顺市四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同意撤销普定县设立市辖普定区的决议。
从地理位置上看普定东南紧连安顺市区,县城距安顺黄果树机场仅19千米,距安顺市区仅22千米,安顺汽车北站已建在县城东南。普定县城与安顺市区之间地势平坦、坝子较大,人口较为密集、城镇化率较高,未来基本能与安顺市区连为一体。普定县城与安顺市区之间已建成安普大道,公交已开通多年,两地间的经济交流已变得日益频繁。
也是在不久的将来“普定县”就被“普定区”代替了,虽然只是换了个名字,但从安顺的近几年对普定的关心关注来讲,一些大项目落户普定,一些真金白银砸在普定,普定与安顺的同城化步伐在加快。把普定纳入安顺城区统一规划布局,或者把一些项目放在普定和安顺之间,拉通安顺主城区与普定的连接会是上级的优先考虑。
普定布依族
任何一座城市的城镇化核心都是人,只有留住人,城镇化才能可持续,而能够让人留下来的前提就是能够就业有工作。目前,全国人口流向基本是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小城市向中等城市、市级城市向省级城市、小县城向市级城。而处于末端的县城人口从何而来,无外乎就是从乡镇农村而来。城镇化步伐加快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的凋敝。在过去房地产非常红火的10年里时间里,一些县区的房地产大部份得益于乡镇干部和农村教师的购买,如今刚需没有以前的那么多,一些县区房地产问题显现了出来,城镇化的路子也越来越不好走。
关注政策的人也行关注到了近日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一县一策”,同时强调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就业、才有人口集聚,有产业才能筑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句话,城市的扩张必须是有产业支撑,能够解决人的就业问题,没有产业,搞房地产,建起几栋大楼,那是难以维系的。
好像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主题吧。如果到普定,那就一定要去尝尝普定的朵贝茶。据《安顺府志》记载:朵贝茶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年一1644年)进贡朝廷,上贡皇帝品尝。所以就有了“朵贝贡茶”之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品尝朵贝茶后也赞誉“香气浓郁、色清味甘”。
关于朵贝茶,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刚勇非常的孟获非常感激,弥来奇珍异宝,欲送予诸葛亮,可是诸葛孔明乃高风亮节之人,如何肯收?孟获因此而心不甘,后来其谋士对他说丞相乃高雅之人,绝对喜欢喝好茶。孟获便找来了空山朵贝茶,送与孔明。孔明果然很高兴,常备于案头,夜观兵书,摇羽扇而品朵贝茗茶,乐此不彼。北伐时,孔明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后不得已坐孤城迎战老谋深算鹰视狼顾的司马懿,此时诸葛孔明因连日来得“不顺”,烦躁达到了极点。但该面对的还得面对,于是便在孤城上摆上古琴,焚上香,沏上空山朵贝茶,两口茶下肚,诸葛孔明顿感神清气爽,心静如止水,视司马懿的千军万马如无物,抚琴间胸中若有雄兵百万,那气势,直逼得司马老贼狼狈逃窜。而孔明又是一身冷汗,忙又饮一口朵贝茶,顿觉精神百倍,从容安排事宜。
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朵贝茶的历史的确很长,目前普定化处镇现存两千株百年以上的原生古茶树。其中,推测出北宋时期古茶树有两株;元朝古茶树约有20株;明朝古茶树约60株;清朝古茶树约为240株。其中,张家村贡茶山上的最大的一株茶树,占地50余平方米,是最粗、最大、最老的灌木型古茶树,2008年8月经中茶所专家现场勘测,茶龄已逾千年,堪称“贡茶之祖”,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见证了朵贝茶的发展史。
悠悠普定,梦回夜郎。还是用杜应国老师的文章来结束今天的话题吧
穿洞之光,普照四方。文明千古,定此南疆。
夜郎古国,牂牁故郡。黔腹滇喉,位处要冲之地;粤唇蜀齿,襟带边徼之邦。唐宋以降,安抚“羁縻”;国号“罗甸”,不称“普里”。元置普定土府,明筑普定卫城。领三州以雄镇,控一方而屹立。洪武南征,友德挥兵;刀光剑影,扰攘未宁。吴复筑城,顾成镇守;大军屯戍,铸剑为犁。成化间徙州入卫,开安普同城之佳话,谱一体发展之新章。明亡清兴,撤卫设府,普定首称附郭;民国肇始,罢府置县,定南终成普定。史乘昭昭,先普定而后安顺;革鼎历历,因安顺开始析定南。百年历程,续写新篇;世代基业,再树辉煌。
(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